3種溝通模式讓你輕鬆理解孩子
生活中的三種溝通模式,你用對了嗎?👂👄
我們每天都在和孩子對話,
但你知道嗎?溝通的方式不同,效果也大不同!
一起來看看這三種溝通模式:
💬 互補式溝通:直接回應對方的需求
🧒:「媽媽,我肚子餓!」
👩:「我們來吃點水果吧!」✅(有效溝通)
語言治療師的建議:
簡單直接的回應能減少誤解。
對於幼兒來說,簡短明確的語言比長篇大論更能讓他們理解。
適當地使用具體的語言(例如「我們來吃水果吧」)能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。
💬 交錯溝通:答非所問,讓對話斷掉
🧒:「媽媽,我肚子餓!」
👩:「你怎麼不剛剛吃飽一點?」❌(孩子需求未被回應)
語言治療師的建議:
當孩子表達需求時,家長應注意力並回應孩子的具體需求
而不是轉移話題或進行質疑。
若孩子反覆表達相同的需求,正向回應引導他們,避免批評或責備。
💬 隱藏式溝通:表面客觀,實際另有意圖
🧒:「媽媽,我肚子餓!」
👩:「你每天都在喊餓,真的有這麼餓嗎?」❌(孩子可能感受到被質疑)
語言治療師的建議:
透過真誠的關心和支持來回應孩子的需求。
隱藏式溝通容易讓孩子對表達產生抵觸情緒,
家長應盡量避免帶有隱含意圖的語言,以免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語言信心。
🔹 溝通小提醒 🔹
當孩子的話語和行為讓人困惑時,試著回到「互補式溝通」
——簡單直接地回應孩子的需求,才能讓親子對話更順暢,減少衝突哦!💡❤️
通過清晰、簡單且直接的回應,
家長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,
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表達自己。
而避免交錯溝通和隱藏式溝通,
則能減少誤解和情緒衝突,促進親子之間的健康溝通。
💙親職講座/兒童語言/語言治療/在職研習
企業培訓課程/正向語言
演講合作,工作邀約,可以直接私訊粉專
或是來信:t88673376@gmail.com 言言老師💙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