🍽️ 咬斷食物的三大關鍵條件 發佈留言 / 語言治療技巧, 嬰幼兒吞嚥 / 作者: 言言 語言治療師 前門牙萌出完成: 多數孩子在 18~24個月前門牙會萌出完全,才能有工具去「咬斷」。下顎穩定度提高: 咬的時候需要下巴穩住,否則會「咬不準」或咬不斷。這通常也是2歲後逐漸成熟。舌頭的前後與分化控制進步: 舌頭能將食物定位在適當位置,幫助前牙準確咬合。 🧠 發展小知識:18個月前:多數孩子會用舌頭壓爛食物或靠牙齦咬碎。18~24個月:孩子開始有咬斷條狀食物的「意圖」,但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。2.5~3歲:動作協調性明顯進步,咬斷→側送→咀嚼→吞嚥逐步流暢。3歲後:可咬斷如吐司邊、香蕉條等較厚食物,不再完全依賴大人剪碎。 ✅ 建議觀察:吃條狀蘋果、小黃瓜、吐司邊等時,是否會嘗試「前門牙咬下去」。若仍用手撕、咬不斷、或咬下後整條拉出,表示還在練習階段唷! 前牙咬斷力練習食物階梯圖 (建議年齡:約18個月~3歲) 等級 食物類型 範例食物 練習重點 ✅ Level 1 軟→容易斷 熟香蕉條、熟紅蘿蔔條、熟地瓜條 咬下會「斷」但不太需用力,讓孩子建立咬斷的信心 ✅ Level 2 微Q軟但需控制咬力 蒸熟蘋果條、起司條、煎蛋條 學習控制咬合力量,避免一咬太深吃進整塊 ⚠️ Level 3 輕微脆感 條狀熟南瓜、無皮小黃瓜條、熟四季豆、煮熟甜椒條 引導孩子嘴唇穩定+下巴控制,才能精準咬斷 🚀 Level 4 初階硬→需力量咬斷 烤吐司條、軟煮蓮藕片條、厚吐司邊、條狀蘋果片 提升門牙咬合力+前後食物定位技巧 🏆 Level 5 真正咬斷力挑戰 條狀芭樂(2.5歲後)、水梨條、小玉米筍、熟胡蘿蔔條(不太爛) 前牙咬合+穩定吞嚥協調,準備進入複雜食物挑戰! 練習小提醒: 一次提供 1條,長約手指長,方便手握。觀察是否能「一口咬斷」。搭配「誇張嘴型」示範:「啊~咬一小口~」